查看原文
其他

从《人民的名义》,看“哭穷”教育到底多可怕!该如何跟孩子谈钱?

2017-04-14 丹妈 丹妈读童书

你好,我是丹妈

童书编辑 + 儿童心理咨询师

《人民的名义》这个反贪大片,最近有多火我就不用说了吧。连刘先生这种从来不追剧的人,都每天晚上念叨着:怎么搞得,还不更新啊?


在他的引诱和洗脑下,我这两天也忍不住看了几集。一开头,就被剧中某国家级处长赵德汉面“币”思过的画面,华丽丽得震撼到了:


他清楚得记得自己受贿的金额——两亿三千九百九十九万五千四百元!



而且,更令人唏嘘的是,贪了两个多亿,却一分钱也没敢花,竟然说出这样的话:



和其他大贪官不一样,他住破房子,骑自行车上班,赵德汉贪钱不是为了物质享受,而只是为了弥补某种因“童年太穷”导致的内心匮乏感。


这种匮乏感令他在面对金钱的诱惑是不堪一击,目光短浅,格局小,人生道路走偏。



看完过后,发现因为童年贫困、因为“穷养”而导致的匮乏感,何止是电视剧里有?我身边的朋友也是一抓一大把啊。


● 穷出来的“物欲”:


我有个好友,工资不高,但是特爱买买买。


最近她又花了800大洋买了个身体乳,听得我咋舌。


我开玩笑问她时候败家老娘们,她却很无奈地来了句:“没办法,小时候太穷,现在虚荣心控制不住”。


● 穷出来的“懂事”:


还有一个好友,小时候家里不算穷,她妈却特喜欢哭穷,喜欢给她穿旧衣服,买什么也捡便宜的买,搞得她总觉得自己寒碜、低人一等,想要什么也总是小心翼翼地察言观色。


小时候,大人管她这样的孩子叫“懂事”,


而长大后她才发现,这些所谓的“懂事”,都变成了敏感和自卑——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,总是顾虑很多,不敢争取,好像总觉得自己“不配”。


因为被穷养,她说自己的内心就好像一直住着一个穷孩子,长大后即使物质变得很富足,她也很感受到真正的满足和快乐。




教孩子不攀比、节俭,这些本来都是好事情,可是如果“穷养”都教出来贪婪的孩子,我们到底该如何做好孩子的“金钱教育”?


今天丹妈想起了跟我家侄子的一些互动,总结了几点小经验,和大家分享下:


1、我们总怪孩子不“节俭”,却从不教孩子钱“得来不易”。


英国曾经向1000名3-8岁不同阶层的孩子做调查,问他们钱是从哪来的?


65%的孩子表示钱是从爸妈口袋里来的;


30%的孩子表示钱从银行里来;


而只有不到5%的孩子会说,钱是工作换来的。


总嫌孩子不节约,可能是因为孩子误以为钱是从天而降,觉得父母不让买,是在为难自己,甚至不爱自己。


☞ 教育启示:我们不用刻意去夸大赚钱的不容易,对于孩子,他们只需要知道:


●  “钱从哪来”:比如我侄子会问:“爸爸为什么总是这么晚回来时”,我会告诉他:“因为爸爸要赚钱,赚了钱就可以给你买玩具。”


其实,在孩子理解的范围内,告诉孩子父母是如何工作、如何努力赚钱的,这也是在告诉孩子钱要“取之有道”。


● 不是“东西贵”,而是“超支了”: 还是拿我侄子来说,每次带他们去商场,当他们看中了超出我预支的东西,我会告诉他们:“姑姑知道你很想要,姑姑也很想帮你买,但是买了这个,姑姑就没钱给你们买绘本了”。


我觉得告诉孩子真实情况,并不是说我们不爱他,不想给他买,也不是他不配得到这么好的东西,而只是我钱不够。


孩子是可以理解的。




2、我们总怪孩子不懂“体谅”,却从未体谅过孩子“买买买”背后的真实需求


每个女孩都有一个公主梦,而这个梦是需要一条公主裙来实现的;


每个男孩都有一个英雄梦,而这个梦是需要一把玩具枪来实现的;


侄子特别喜欢玩磁力片,总嫌弃片数没有朋友多,我嫂子就说他虚荣。但他后来告诉我,想多多点磁力片,他可以玩更多造型,和同学会有更多话聊。


有些时候,孩子喜欢玩具之外,更多是喜欢有了玩具之后被人注意,被人赞美,被人羡慕的感觉。


☞ 教育启示:不要随便给孩子贴上“攀比”“虚荣”的标签,要看到孩子物质背后的需求:


● 在自己能力范围内,满足孩子基本的物质需求:孩子也是人,也有面子,别让孩子觉得自己在别人面前低人一等。


● 弥补孩子物质要求背后的需求:比如孩子总认为只有穿的好,才能引人注意,招人喜爱,这是否是因为孩子缺乏自信、缺乏关注,缺乏人际交往的技能?


多给孩子一些关注和鼓励,引导孩子用自己的友善,而不是外在的东西交到更多朋友,这比起一味指责孩子“虚荣”更值得父母去做。




3、我们只记得教孩子在物质面前“压抑”,却忘了教孩子“取舍”


在花钱这个事情上,丹妈发现咱们许多成年人的问题,并不是“太爱花钱”,而是“不会花钱”:


·认为买便宜的就是节俭,最后买了一堆不好用的“闲置”回来;


● 不会安排钱,常常月光族;


 同时面对好几样自己想买的东西,自控力差,难以冷静的思考,做取舍;


而这些问题,都应该在孩子的童年,就应该得到训练和练习。


☞ 教育启示:对于这些问题,丹妈分享和侄子的一个游戏“许愿单”,大家可以试试:


● 他碰到想买的东西,就让他写在许愿单上。


● 根据家庭条件,和侄子约定每周只买几样,一周后,如果他还是很想要这个东西,就挑出几样去买。


● 现在他长大了,我要求他通过安排自己的零花钱,去完成自己的“许愿单”。


这样的好处就是,可能过了一周,孩子会发现自己对于某些东西又没那么喜欢。


而更重要的是:


● 让孩子等待中学会取舍;


● 在期盼中保持乐观(只要诚心期盼,最后就会得到满足);


● 在分配中感受承担(要了这个就没办法要那个,买了太贵的东西,这个月就没办法买别的了)。




4、我们总想让孩子“别把钱看的那么重”,不如教教孩子“比金钱重要的东西还有很多”


总说孩子太看重钱,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下,是不是我们自己在孩子面前就表现的很爱钱,很依赖物质:


外出吃饭时为了几毛钱和服务员唇枪舌战;家里经济出了点问题,就成天在孩子面前唉声叹气;买东西总追求最好最贵,不是牌子不买,常常羡慕谁家有钱……


我始终觉得,一个孩子对待钱和物质的态度,并不完全是由物质是否缺乏决定,而是一个家庭对待金钱,对待生活的态度。


☞ 教育启示: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告诉孩子:


● 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,我们依然可以过体面有质量的生活:在家庭支出中量力而行,不追求品牌却整齐体面,对外不小气,即使不去高大上的地方,但哪怕是周边城市转转,每年也能有旅游......钱花在刀刃上,不刻意节俭,也绝不浪费;


● 不依赖金钱,我们也可以很快乐:比起花钱买买买,不如多陪孩子玩玩不花钱的游戏,给孩子丰富愉快的家庭生活——比如猜谜、下棋、讲故事、包饺子、做手工等。


只要全家人在一起,就总有聊不完的话,总有很多开心的事做。


让孩子感受到“钱不是生活的全部”——


比起房子多大,更重要的是一家人在一起;


比起玩具多好,更快乐的是和爸妈在一起;


让孩子记住:钱永远是用来为人服务的,比起钱,更重要的,永远是爱,是健康,是心安;


比起物质,这个世界上最奢侈的,是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。



 ●  丹妈碎碎念  ● 

今天的文章,用了不少我侄子的例子。他今年10岁了,对于金钱方面,他很多行为都让我吃惊。比如他能体谅爸妈赚钱来之不易,所以不会乱花钱;有存钱的好习惯,能合理安排好自己的零花钱,还计划存钱去捐赠需要帮助的人;去商场时自控力好,看到自己预算之外想买的东西,会冷静的思考再做取舍;他的下一步计划是去银行把钱存起来......我觉得这跟平时对他的金钱观教育分不开,所以才有以上的小总结。也欢迎分享你们的想法和妙招。


汇报下今天我们家的行程,上午约了出版社编辑谈书,大家保佑我能谈到好书谈好最低价格哈;中午,我会和刘先生去看速激8,这是我们俩共同爱好的电影之一,等了那么久,想起来好激动啊。再说下午,我们带叮当约了邻居一家去公园野营,然后晚上一起聚餐......感觉一整天要好忙,所以今天的留言不一定会及时回复。大家周末愉快啦~




你闻讯而来,我满心欢喜

这里是童书编辑 + 儿童心理咨询师丹妈

打造的原创亲子平台

为你分享提升孩子幸福感的一切

好书、影、音、物、育儿好文章......

我为孩子们精选了40份书单

公号后台回复 书单 一次读个痛快

0—2岁孩子必读的10类书

2—3岁孩子必读的20本经典绘本

3—4岁孩子必读的25本经典绘本

4—6岁孩子必读100本经典绘本

6—8岁幼小衔接必读的30本书

小学阶段1—6年级必读39本书

24本父母必读书,将改变孩子的一生.....

点击阅读原文,丹妈免费送你一本育儿秘笈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